肝功能异常是什么意思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合成、代谢等功能因致病因素出现异常改变,常见感染、药物、酒精、自身免疫、代谢等因素可致其异常,有消化系统、黄疸、全身等表现,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同时注意一般生活及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合理饮食、充足休息、避免劳累等。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分泌胆汁等功能发生了异常改变。肝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当这些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时,就可以认为存在肝功能异常。例如,肝脏能合成蛋白质,若合成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浆蛋白水平改变;肝脏参与胆红素代谢,若代谢异常会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等表现。
二、常见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因素
1.感染因素
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以乙型肝炎为例,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有所不同,儿童感染后如果免疫清除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携带状态,而成人感染后多数可自行清除病毒。
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菌、寄生虫等感染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比如肝脓肿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感染,会在肝脏内寄生,破坏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损害肝脏。例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这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肝毒性的易感性有差异,儿童的肝脏代谢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更易受到药物肝毒性的影响。
一些中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比如某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
3.酒精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引起肝功能异常。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细胞内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具有毒性,会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饮酒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面临着酒精性肝病的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饮酒时间的延长,肝功能异常的概率会大大升高。
4.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这种疾病在不同性别上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易患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有关,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持续破坏肝细胞,影响肝脏功能。
5.代谢因素
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儿童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与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Wilson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异常,铜在肝脏内过度沉积,损害肝细胞,引起肝功能异常,并可累及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
三、肝功能异常的常见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代谢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常出现恶心、呕吐,影响营养摄入。
还可能出现腹胀,尤其是右上腹饱胀不适,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2.黄疸相关表现
当肝功能异常影响胆红素代谢时,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可能先从脸部、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还可能伴有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后经尿液排出增加。
3.全身表现
患者可能感到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因为肝功能异常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四、肝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转氨酶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它们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会出现ALT和AST明显升高。一般来说,ALT在肝细胞损伤时更敏感,而AST升高也提示肝细胞线粒体受损等情况。
胆红素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等指标异常。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如果是梗阻性黄疸,主要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如果是溶血性黄疸,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蛋白代谢相关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功能异常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同时,球蛋白可能会升高,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时,球蛋白升高较为明显,出现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下降。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肿大、萎缩、占位性病变等。例如,脂肪肝患者在B超下可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肝脓肿患者可发现肝脏内的液性暗区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B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肝脏相对质地较嫩,B超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可以通过B超初步评估肝脏的大体形态和结构情况。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B超难以明确诊断的病变,如肝脏的肿瘤、血管瘤等,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例如,通过增强CT或MR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五、肝功能异常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需要根据病毒类型等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例如,乙型肝炎如果符合抗病毒指征,可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遵循严格的医学指南,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然后根据肝功能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保肝等治疗。
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首要的是戒酒,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一般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例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更要注意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均衡膳食。
休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一般建议成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婴幼儿可能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肝脏的修复。
避免劳累:无论是体力劳累还是脑力劳累都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肝脏负担。例如,肝功能异常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长时间的连续工作等。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功能异常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如果是儿童病毒性肝炎,要注意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儿童的饮食要注意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饮食,比如婴儿期的肝功能异常患儿要保证母乳喂养或合适的配方奶喂养等。
孕妇:孕妇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肝脏负担会随着孕期加重,而且药物使用需要更加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肝功能异常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些对胎儿相对安全的保肝药物可能会根据情况谨慎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时,由于其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