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与肠癌在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上有差异。肠易激综合征多表现为腹痛、腹胀等,排便后可缓解,伴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情绪影响可加重,无严重全身症状,中青年多见;肠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有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40岁以上及有相关病史者风险高。粪便检查肠易激综合征常规无异常、隐血阴性,肠癌隐血常阳性且可发现异常;结肠镜检查肠易激综合征无器质性病变,肠癌有肿瘤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肠易激综合征无肠道器质性病变表现,肠癌可发现肠道内肿块等情况。
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次数增多且不规则;粪便性状改变,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还可有黏液便;腹痛也是常见症状,多为隐痛或胀痛,晚期疼痛可能加剧且位置固定;患者还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家族肠癌病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病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差异
粪便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肠癌:粪便隐血试验常呈阳性,可发现肿瘤细胞等异常情况。
结肠镜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镜下肠道黏膜多无器质性病变,肠黏膜外观正常。
肠癌:结肠镜下可见肠道内有肿瘤占位性病变,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这是确诊肠癌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一般无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肠癌:腹部CT或MRI等检查可发现肠道内肿块、肠壁增厚等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