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等,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个体易感性与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基础病史(患慢性疾病者免疫力低易患)有关。
病毒感染途径
呼吸道传播:患者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而感染,例如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健康人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空气后,病毒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胃肠型感冒。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在学校等场所人员较为密集,相对更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引发胃肠型感冒。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导致感染。比如,食物在制作、储存、运输过程中被含有病毒的物质污染,人食用后病毒进入胃肠道,从而引起胃肠型感冒。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注意饮食卫生,生吃蔬菜水果等,会增加经消化道感染病毒的风险。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经常在外就餐且饮食卫生条件较差的人,感染胃肠型感冒的几率相对较高。
个体易感性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胃肠型感冒。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胃肠型感冒。例如,在流感季节,幼儿园的儿童感染胃肠型感冒的概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而社区中老年人患胃肠型感冒的人数占比也相对较高。
基础病史因素: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其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并且身体的内环境相对不稳定,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而引发胃肠型感冒。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旦感染病毒,更容易出现胃肠型感冒的相关症状,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时间也可能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