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胆管炎需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控制感染,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促进胆汁引流等;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该病时用药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选药谨慎,孕妇用药需评估对胎儿影响,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影响。
一、抗感染药物
梗阻性胆管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来控制感染。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等,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胆管炎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可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起到抗菌效果,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在胆管感染治疗中能有效杀灭相关病原菌。
二、利胆药物
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酸分泌,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饱和度,有利于胆管内胆汁的引流,促进胆管内炎性物质等的排出,有研究表明其能改善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淤积状况,缓解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梗阻性胆管炎时,由于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需谨慎,要根据儿童体重等情况调整用药,但应优先考虑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且有效的药物,且一般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在低龄儿童中使用可能影响软骨发育,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孕妇:孕妇患梗阻性胆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例如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等不良影响的药物,利胆药物的使用也需权衡利弊,在确保孕妇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老年人中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排泄减慢,易导致药物蓄积,而利胆药物的使用也需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肝肾功能状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