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电镜下的分期
膜性肾病电镜下分为四期,Ⅰ期可见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尚正常;Ⅱ期可见基底膜上皮侧大量排列整齐电子致密物及“梳齿状”改变;Ⅲ期可见电子致密物部分被基底膜覆盖、钉突进一步延伸;Ⅳ期可见基底膜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严重增厚及肾小球滤过膜结构严重破坏,各期有不同病理表现及对不同人群影响等。
Ⅰ期:电镜下可见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尚正常。此期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开始出现轻微改变,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因免疫复合物的早期沉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但整体肾功能受影响相对较小;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弱,肾脏代偿能力下降,需密切关注病情发展。
Ⅱ期:电镜下可见基底膜上皮侧大量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致密物之间有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突,呈“梳齿状”改变。这一期是膜性肾病较为典型的电镜表现,此时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蛋白尿等症状可能逐渐明显。不同性别患者在此期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因肾脏负担加重而使病情变化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高盐饮食可能会加重水钠潴留,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需予以注意。
Ⅲ期: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部分被基底膜覆盖,钉突进一步延伸。此期肾脏病理改变持续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可能会加速恶化,需要综合管理基础疾病以保护肾脏功能。
Ⅳ期:电镜下可见基底膜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严重增厚,肾小球滤过膜结构严重破坏。这一期肾脏功能受损较为严重,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不全表现,如肌酐升高、尿量改变等。在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的进一步受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治疗;老年患者则可能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上需要更加权衡利弊,注重整体状况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