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是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病因不明,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因素,诊断靠非同日3次测血压≥标准值且排除继发因素,监测对患者和高危人群重要,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等因素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增加。在性别方面,一般在中年之前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而在更年期后女性发病风险逐渐趋近于男性甚至可能更高,这与女性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缺乏运动可使体重增加,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运动不足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调节,不利于血压的控制;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使血压升高。
病史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那么个体遗传了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增加。另外,一些患有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的患者,也可能继发高血压,但原发性高血压是在排除了这些明确继发因素后的高血压类型。
诊断与监测要点
诊断标准:临床上通常采用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考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但需要排除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情况。
监测意义: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以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等。例如,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等。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早期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血管调节功能下降等原因,血压波动相对较大,更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妊娠期女性出现的高血压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