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黄水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或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毒力有关,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接触传播、皮肤感染后的自身扩散有关,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和表现不同,需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因素
皮肤屏障受损:当皮肤存在微小破损,如搔抓、摩擦、蚊虫叮咬等导致的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儿童皮肤相对娇嫩,且可能因瘙痒等原因搔抓皮肤,更易出现皮肤屏障受损情况;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的防御功能下降,也较易发生皮肤破损,从而增加感染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下,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皮肤易浸渍,也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患者,其皮肤状态可能不佳,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细菌毒力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这些物质会破坏组织细胞,加重炎症反应,促进脓疱疮的发生发展。某些特定菌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较强,更容易引发严重的脓疱疮表现。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因素
接触传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脓疱疱液、被污染的物品等进行传播。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多,如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发生相互传染。家庭中若有成员患病,其他成员也可能因密切接触而感染。不同生活方式下,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洗手、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会增加接触传播的几率。有基础病史如肾炎等患者,机体免疫力可能相对较低,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更易引发相关并发症,也需格外注意防护。
皮肤感染后的自身扩散: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后,可在局部繁殖并向周围扩散,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脓疱疮的发生。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这种扩散更容易发生,比如皮肤有微小伤口时,链球菌可迅速侵入并引发感染。
总之,黄水疮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而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毒力以及接触传播等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