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出血症状
胃肠出血是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因出血部位、速度和出血量不同而异,有呕血与黑便、便血、贫血相关表现及其他伴随症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胃肠出血有不同特点需关注。
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口腔呕出为呕血,若出血较少且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即黑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这是上消化道出血较特征性的表现。下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较多、速度较快时,也可能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例如,胃溃疡出血可能导致呕血及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心慌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肠道恶性肿瘤出血时,黑便可能持续存在且伴有大便习惯改变等。
便血:下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部位越低,便血颜色越鲜红,量多且急时可为鲜血便。如直肠、乙状结肠出血,粪便可混有鲜血;而回肠、结肠出血,粪便与血液混合较均匀。例如,痔疮出血一般是便后滴血,血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贫血相关表现:慢性小量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急性大量出血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比如,短时间内大量胃肠出血,机体血容量急剧减少,心脏为维持重要脏器供血会加快心率,血压会下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
其他伴随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出血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消化性溃疡出血常伴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胃癌出血可能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有肝硬化病史,伴有肝脾肿大、腹水等表现。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胃肠出血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较差,出血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儿童胃肠出血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感染等有关,需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女性在妊娠期出现胃肠出血需考虑与妊娠相关的特殊情况,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要综合妊娠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