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有什么特点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相关性,心室率慢于心房率,QRS波群形态因起搏点位置不同有差异,临床处理需考虑不同人群特殊情况及基础心脏病史患者的病情。
一、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相关性
1.P波规律: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P波按自身规律出现,其形态、间距等符合相应心房电活动特征,比如频率可正常或异常,但有自身固定的节律。
2.QRS波群规律:心室活动由自身的起搏点控制,QRS波群有自身固定的节律和频率,其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若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可接近正常,若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则增宽畸形。
3.无相关性:P波的出现与QRS波群的出现毫无关联,即P波的频率和QRS波群的频率各自独立,不会相互影响,呈现出完全脱节的状态。
二、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1.心房率情况:心房率通常相对较快,一般在60-100次/分钟左右(窦性心律时),但也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变化,比如由异位心房起搏点导致的心房率可能异常。
2.心室率情况:心室率明显减慢,通常小于40次/分钟,因为心室起搏点的频率较慢,其发放冲动的频率不足以跟上心房的频率,从而出现心室率慢于心房率的现象。
三、QRS波群形态特点
1.起搏点位置不同形态有差异:
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宽度一般小于0.12秒,这是因为激动沿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除极过程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相似。
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波群增宽畸形,宽度大于0.12秒,由于激动是通过心室肌内的异常通路传导,导致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但在临床处理时需考虑其特殊情况。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尚在发育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大,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以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若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综合考虑妊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心脏情况对妊娠的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而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出现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心脏病情,在分析心电图时需结合病史全面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