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可以吃什么药呢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抑制肥大细胞介质释放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物分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有中枢镇静等不良反应,第二代如西替利嗪、阿伐斯汀、氯雷他定各有特点;色甘酸钠可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且常规抗组胺药无效者但有较多不良反应;环孢素用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但不良反应多需密切监测。
一、抗组胺药物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等,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谨慎,因其可能影响儿童的认知和神经系统发育,且对成人而言,在驾驶或操作机械时也应避免使用,因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影响安全操作。
2.第二代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是非镇静性抗组胺药,适用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慢性荨麻疹,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其引起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仍会出现轻微的头晕等不适,对于6岁以下儿童使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选择。
阿伐斯汀:起效较快,适用于成人慢性荨麻疹,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但仍需关注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
氯雷他定:可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慢性荨麻疹,安全性较好,引起嗜睡等中枢抑制作用的可能性较低,对于12岁以下儿童使用也需遵循医生指导,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进行合理用药评估。
二、抑制肥大细胞介质释放的药物
1.色甘酸钠: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组胺等介质的释放,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辅助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是局部刺激等,但对于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局部黏膜的耐受性等情况。
三、糖皮质激素
1.一般用于病情严重、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肥胖、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评估,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
四、免疫抑制剂
1.环孢素:主要用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肾毒性、高血压、感染风险增加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对于儿童、育龄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考虑,育龄期女性使用环孢素需采取避孕措施,且要充分评估药物对生殖系统等的潜在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