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分期是什么
膜性肾病通常分为四期,一期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等;二期光镜下基底膜增厚等且有特征性“钉突”样表现;三期光镜下基底膜增厚更明显等;四期光镜下基底膜严重增厚等且肾小球滤过单位严重破坏,各期肾脏病理损伤及相关表现不同,不同年龄患者情况有差异,各期需相应关注及采取不同措施。
一期膜性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外侧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下可见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尚无明显增厚。此期病变相对较轻,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处于早期阶段,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可能症状不典型,但也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检查和评估;成年患者则需注意避免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如过度劳累、感染等。
二期膜性肾病: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免疫荧光显示弥漫性颗粒状免疫球蛋白G(IgG)和补体C3沉积,电镜下可见大量电子致密物呈“钉突”样插入基底膜,这是二期膜性肾病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此期肾脏病理损伤有所进展,基底膜的病变影响到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可能会出现蛋白尿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蛋白尿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也需重视;成年患者若出现大量蛋白尿,需注意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肾毒性的药物。
三期膜性肾病:光镜下基底膜增厚更加明显,免疫荧光表现为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被基底膜包围,形成“双轨征”等表现。此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蛋白尿情况可能较为严重,肾功能也可能逐渐受到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退化,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格外谨慎,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四期膜性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底膜严重增厚,肾小球硬化,免疫荧光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进一步改变,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被基底膜完全包裹,肾小球滤过单位严重破坏。此期肾脏病变已较为严重,肾功能多已出现明显异常,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等严重情况。无论哪个年龄的患者,此期都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相关评估和干预,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营养状况、心血管等合并症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保障其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