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肠系膜脂膜炎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罕见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外伤等有关;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包块及其他症状;辅助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观察等待、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手术;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慢性隐痛,也可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部分患者可伴有腰背部放射痛。
2.腹部包块:约半数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包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系膜增厚、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的包块,有助于初步筛查。
CT检查: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重要手段,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伴有条索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影,可伴有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等改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升高。
四、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监测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对于炎症活动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能缓解炎症症状,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选用。
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或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病变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需充分评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肠系膜脂膜炎相对少见,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病情需要使用药物,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生长发育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及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肠系膜脂膜炎需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