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尿酸血症肾病由尿酸生成过多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尿酸生成过多与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有关,尿酸排泄减少与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脱水状态、肥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尿酸生成过多
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嘌呤代谢相关酶出现缺陷,例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乏时,会使尿酸生成增加。有研究表明,此类酶缺陷相关的遗传因素可在家族中传递,若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后代患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摄入骤增,进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比如长期每周多次食用大量动物内脏的人群,相较于饮食中嘌呤摄入少的人群,体内尿酸水平更容易升高,患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可能性增大。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嘌呤摄入的耐受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若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更易引发尿酸生成过多的情况;儿童时期若有不良的高嘌呤饮食行为,也可能对嘌呤代谢产生长期影响,增加成年后患病风险。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各种肾脏疾病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使得尿酸的滤过减少;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可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导致尿酸排泄障碍。不同性别在肾脏疾病的易患情况上有一定差异,男性可能由于一些特定的肾脏疾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从而更易出现尿酸排泄减少的情况。对于有肾脏病史的人群,其发生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需要密切关注尿酸水平。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干扰尿酸的排泄,如噻嗪类利尿剂,它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潴留。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增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服用这类药物时更易出现尿酸排泄受影响的情况,需格外谨慎。
其他因素:脱水状态会使尿量减少,尿酸排泄相应减少,比如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肥胖人群由于机体代谢紊乱,也常伴有尿酸排泄障碍,肥胖程度越严重,尿酸排泄减少的风险越高。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可能因代谢减慢等因素影响尿酸排泄,增加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