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同时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液高凝状态等也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男性更易发生,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形成,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可致心肌梗死;严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可诱发;大量吸烟、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等致冠状动脉痉挛可引发;易栓症、长期卧床等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诱发。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1.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因。随着年龄增长(一般40岁以上发病风险逐渐增加)、男性相对女性更易发生(男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影响),加之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饮食(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等)、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粥样硬化形成)、缺乏运动等,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如胆固醇等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内,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使冠状动脉管腔逐渐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如果斑块破裂,会在局部形成血栓,血栓会完全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得不到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肌梗死。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往往比不吸烟者更严重,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变。
二、其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的因素
1.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
严重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如暴怒、过度紧张等)等情况可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对于本身存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人来说,心肌耗氧量的大幅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比如,一个原本就有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就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2.冠状动脉痉挛:
某些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如大量吸烟、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等。冠状动脉痉挛会使冠状动脉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心肌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发心肌梗死。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血管容易收缩,本身有冠状动脉基础病变的人可能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进而诱发心肌梗死。
3.血液高凝状态:
一些疾病或情况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患有易栓症、长期卧床(术后长期卧床等情况)等。血液高凝状态下,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阻塞冠状动脉时就会引发心肌梗死。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相对增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