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要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包括立即补液,先快速输生理盐水再据情况调整,老年和儿童患者补液有特殊注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胰岛素有特殊考量;密切监测血钾等电解质并纠正,同时找并去除诱因,感染等是常见诱因,要针对处理且儿童用抗生素等有特殊注意。
一、立即补液
1.补液目的:纠正脱水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的首要关键环节,通过补液可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肾灌注,促进酮体排出等。
2.补液种类与速度:通常先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开始时速度可较快,在最初的1-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随后根据患者脱水情况及血压、心率等调整补液速度,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并按一定比例加入胰岛素。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肺基础疾病者,需密切监测补液速度和量,防止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补液需根据体重计算,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二、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使用方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输注的方式,一般可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剂量给予胰岛素,使血糖平稳下降。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使用胰岛素时要精确计算剂量,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儿童的代谢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对血糖波动更为敏感;老年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由于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胰岛素的代谢清除率下降,所以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并加强血糖监测。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
1.血钾监测与纠正:治疗前患者血钾水平可正常、降低或升高,但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血钾会向细胞内转移,容易出现低钾血症,所以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当血钾低于3.5mmol/L时,应及时补充钾盐;若血钾正常,尿量>40ml/h时也需补充钾盐;血钾高于5.5mmol/L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纠正高钾。儿童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时要特别注意剂量的精确性,因为儿童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2.其他电解质:同时需注意纠正血钠、血钙等其他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的具体检查结果进行相应补充或调整。
四、寻找并去除诱因
1.感染诱因:DKA常由感染诱发,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需积极寻找感染灶并进行相应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时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年龄等因素,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
2.其他诱因:如停用降糖药物等,要针对具体诱因进行处理,确保患者不再接触相关诱因,以防止DKA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