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发作怎么办
慢性荨麻疹需先明确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生活方式等;一般处理要避免搔抓、冷敷缓解;药物治疗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选安全剂型、关注心理,孕妇用药谨慎优先局部缓解,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监测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皮肤护理。
一、明确诱因
寻找可能触发因素:慢性荨麻疹发作时首先要尽可能寻找可能的诱因,如食物(某些海鲜、坚果、牛奶等)、药物(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诱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与食物过敏、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成年人可能与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更多。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需关注基础病对荨麻疹的影响。
二、一般处理措施
避免搔抓:搔抓会使皮肤进一步受到刺激,导致组胺释放增加,加重风团和瘙痒症状。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尽量克制不去搔抓皮肤。
冷敷缓解: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瘙痒和肿胀。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轻轻敷在患处,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冷敷的力度和时间,防止造成不适。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抗组胺药物: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荨麻疹的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但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品种。成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危险器械。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合适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慢性荨麻疹发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瘙痒等不适引起儿童的烦躁不安,家长要安抚好儿童情绪。
孕妇:孕妇出现慢性荨麻疹发作时,用药需非常谨慎。应先咨询医生,因为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局部缓解措施,如冷敷等,尽量避免使用系统药物治疗,除非获益大于潜在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荨麻疹发作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要注意选择温和的护理方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