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
怀疑发生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呼叫急救,有条件可服用硝酸甘油,若心脏骤停要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急救人员到达后转运至医院,医院会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溶栓、PCI等后续治疗,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呼叫急救
1.停止活动:当怀疑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剧烈活动,就地休息,因为继续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对于年龄较大者,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活动后更易加重病情;年轻人群若有基础心脏疾病,同样需严格制动。
2.呼叫急救: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女性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且要注意其情绪安抚,避免因紧张加重病情。
二、服用药物(若有条件)
1.硝酸甘油: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但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低血压、青光眼等情况的患者应慎用。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因为其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三、心肺复苏操作(若出现心脏骤停)
1.判断意识和呼吸:急救人员到达前,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应立即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判断方法相同,但要注意操作力度适度。
2.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对于儿童患者,胸外按压方式有所不同,要使用单手或双手环抱按压法,按压频率和深度也有相应要求。
3.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若有条件应进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
四、转运与后续治疗
1.转运: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心电图检查、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2.后续治疗:到达医院后,患者可能会接受溶栓治疗(如无禁忌证且发病在一定时间窗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溶栓治疗需谨慎,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生理周期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