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类型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间隔发育不全致血流相通,有不同类型及相应症状表现;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发育不全致左向右分流,有多种类型及不同程度症状表现且有自然闭合可能;动脉导管未闭是动脉导管未能自然闭合,女性发病率高,症状轻重与导管粗细有关;法洛四联症由四种畸形组成,主要表现为青紫等;肺动脉瓣狭窄是肺动脉瓣及相关结构异常致血流受阻,有不同类型及相应症状表现。
房间隔缺损: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全,遗留缺损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为常见,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胚胎发育过程中,若房间隔发育异常,如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等都可能导致该疾病。房间隔缺损小的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缺损较大时,可出现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易患呼吸道感染等。
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根据缺损部位可分为膜周部、肌部和流出道等类型。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差异较大,小型缺损可能无症状,中型及大型缺损患儿多有生长发育迟缓、多汗、吃奶费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室间隔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尤其是小型肌部室间隔缺损,但大型缺损或伴有肺动脉高压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干预。
动脉导管未闭:是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的动脉导管未能自然闭合。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脉导管关闭机制异常可导致未闭。患儿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导管的粗细。导管较细者可无症状;导管较粗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等,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胸骨左缘上方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组成。法洛四联症的发生与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主要表现为青紫,多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明显,患儿生长发育落后,有蹲踞现象(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以缓解呼吸困难等不适),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肺动脉瓣狭窄:是指肺动脉瓣及其相关结构异常导致右心室到肺动脉血流受阻。可分为瓣膜型、瓣下型和瓣上型等,其中以瓣膜型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时肺动脉瓣发育异常所致,轻度狭窄可无症状,中、重度狭窄患儿可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甚至晕厥等,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