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门静脉高压,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具体相关因素有肝硬化(包括病毒性肝炎相关、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门静脉压力升高后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形成静脉曲张,程度加重时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易在诱因下破裂出血,且出血汹涌不易自行停止,可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一、门静脉高压是根本原因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会顺利回流至肝脏,当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这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例如,在肝硬化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门静脉血流通道受阻,门静脉压力随之增高。据相关研究统计,约50%-8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破裂出血。
二、具体相关因素
1.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长期的炎症刺激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较为常见。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肝细胞,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纤维化,进而影响门静脉血流。
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等,逐步发展为肝硬化。长期饮酒者中发生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的比例也不容小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肝硬化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此类患者中也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发生血栓,会使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脾切除术后患者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进而引发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布加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由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从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
三、病理生理变化
门静脉压力升高后,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发生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随着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在一些诱因作用下,如腹内压突然增高(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等,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此时,由于门静脉压力高,出血往往较汹涌,不易自行停止,可导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