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种类
糖尿病皮肤病变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糖尿病性皮肤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变(包含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相关的皮肤表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性皮肤病变(有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不同类型有其各自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易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患者常出现疖、痈等感染性病变。糖尿病患者皮肤小伤口易被细菌侵入,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例如,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皮肤细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感染后不易愈合,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其杀菌能力下降。
真菌感染: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如足癣。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足部血液循环和感觉异常,更易感染真菌,且病情往往较为顽固,易复发。真菌在潮湿温暖的皮肤环境中易于生长,糖尿病患者足部出汗多、局部环境潮湿,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条件。
糖尿病性大疱病:
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手足部位,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水疱,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较薄,内容物清澈。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局部营养障碍,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关。一般无明显疼痛等自觉症状,但愈合较慢,若处理不当易继发感染。研究发现,糖尿病性大疱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有一定关系,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其发生风险。
糖尿病性皮肤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的小血管,导致血管壁增厚、通透性增加等。可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癜、瘀斑等,常见于下肢。由于微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皮肤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出现皮肤色泽改变、弹性下降等情况。长期的微血管病变还可能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相关的皮肤表现: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血不足时,皮肤可出现干燥、脱屑、毛发稀疏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溃疡,且由于血管病变影响愈合,溃疡不易修复。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老化,更易出现此类大血管病变相关的皮肤表现,需要特别关注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性皮肤病变:
皮肤瘙痒: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皮肤瘙痒,患者常因瘙痒搔抓皮肤,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瘙痒的发生与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异常有关,高血糖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本身的退行性改变,加上神经病变,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更高,需要注意皮肤保湿及避免过度搔抓。
皮肤干燥:神经病变影响汗腺分泌等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糖尿病患者皮肤水分流失增加,加之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皮肤干燥情况较为常见,可引起皮肤不适、脱屑等。儿童糖尿病患者若出现皮肤干燥,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合适的护肤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