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性心绞痛的病因
劳累性心绞痛主要由心肌需氧和供氧失衡所致,其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使血流减少、冠状动脉痉挛致供血急剧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与年龄、性别、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生活方式有关)以及血压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主要的病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血管内膜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使得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当心脏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需氧量增加时,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从而引发心绞痛。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劳累性心绞痛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
冠状动脉痉挛:某些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酗酒、某些药物(如麦角新碱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冠状动脉痉挛会使冠状动脉管径突然缩小,造成心肌供血急剧减少,进而诱发劳累性心绞痛。有研究发现,吸烟人群中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劳累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心肌耗氧量增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心肌的储备能力下降。老年人在相同活动量下,心肌需氧量相对增加,而冠状动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或弹性减退,导致供氧相对不足,更容易发生劳累性心绞痛。例如,老年人群中劳累性心绞痛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群。
性别因素: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劳累性心绞痛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其发病风险逐渐接近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等保护作用,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减弱。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劳累: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连续加班等,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需氧量大幅增加。比如,建筑工人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劳作时,发生劳累性心绞痛的风险升高。
情绪激动:生气、紧张、焦虑等强烈情绪波动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劳累性心绞痛。例如,在重大赛事现场,部分观众因情绪过度激动而出现心绞痛症状。
饱食:进食大量食物后,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进行消化吸收,这会使外周血管扩张,冠状动脉血流相对减少。同时,饱食后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会影响心肌供血。有研究显示,饱餐后发生劳累性心绞痛的几率比正常饮食时有所增加。
其他病因
血压异常: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严重低血压时,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供血减少,都可能引发劳累性心绞痛。例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劳累性心绞痛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血液系统疾病:如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当患者活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就容易诱发劳累性心绞痛。有研究报道,重度贫血患者发生劳累性心绞痛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