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分类是什么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和无分流型(无青紫型)三类。左向右分流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因房间隔、室间隔发育异常或动脉导管未正常关闭所致;右向左分流型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与心脏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等有关;无分流型包括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由肺动脉或主动脉发育相关结构异常引起,各类先心病均有其胚胎发育阶段的相关结构异常成因且部分无显著性别差异特点。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1.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发育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儿童时期多无明显症状,成年后可能出现心悸、气短等表现,大型缺损可影响生长发育等。在胚胎早期(妊娠4-8周),心内膜垫发育障碍等可致房间隔缺损,女孩相对男孩更易患此类型先心病。
2.室间隔缺损:也是常见类型,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左右心室间异常交通。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无症状,中型及大型缺损可致患儿生长迟缓、易患呼吸道感染等,婴儿期(出生-1岁)是重要发病阶段,男孩发生率略高于女孩,与胚胎期心脏发育时室间隔相关结构发育异常有关。
3.动脉导管未闭:因胎儿期动脉导管未正常关闭所致,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早产儿发生概率相对高,可能与早产儿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关,女性相对男性在动脉导管未闭发病上无明显性别差异显著特点,胚胎期(妊娠8周左右)动脉导管闭合机制异常可引发该病。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1.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患儿出生后即出现青紫,活动耐力差,婴儿期(出生后数月)即可发现,与胚胎期心脏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密切相关,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特异性,但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流出道等结构发育异常是主因。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和肺动脉位置互换,胎儿出生后很快出现严重青紫等表现,多在新生儿期就被发现问题,胚胎期心脏圆锥动脉干分隔发育完全异常导致,目前无明显性别差异突出特点,主要是胚胎早期心脏发育关键阶段结构形成错误所致。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1.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或瓣下等部位狭窄,导致右心室排血受阻。可分为瓣膜型、瓣下型、瓣上型等,轻度狭窄可能无症状,中重度狭窄可致患儿生长发育受限、活动后气短等,胚胎期肺动脉发育相关结构发育异常引起,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特定性别倾向,主要是心脏肺动脉系统发育过程中出现结构异常问题。
2.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局部狭窄,影响上下肢血液循环。患儿可能出现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等表现,婴儿期或儿童期可被发现,胚胎期主动脉弓发育异常是主因,目前无显著性别差异突出特征,是胚胎心脏主动脉弓发育阶段结构形成异常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