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联,心室率缓慢,QRS波群形态可正常(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或异常(起搏点在分支以下),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不同,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更易出现异常情况
一、P波与QRS波群各自规律且无关联
1.P波规律:心房的激动按自身规律发放,表现为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其形态、间距等符合窦性或异位心房起搏点的特点。例如,若为窦性P波,则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等。
2.QRS波群规律:心室的激动也按自身规律发放,有其固定的频率和形态特点,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如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则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若起搏点在分支以下,则QRS波群增宽畸形。
3.P波与QRS波群无关联:心房激动和心室激动各自独立,P波的出现与QRS波群的出现没有固定的传导关系,即P波频率与QRS波群频率不同,且P-R间期不固定。
二、心室率缓慢
1.正常心室率参考范围:正常成人心室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情况: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明显减慢,通常心室率在20-60次/分钟之间,但也可更低,这是因为房室传导完全阻滞,心室依靠自身的逸搏心律来维持跳动,而自身逸搏心律的频率较慢。例如,一些患者的心室率可能低至30次/分钟以下,这会导致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室率缓慢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心输出量不足会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生长。而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就有所减退,心室率缓慢会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三、QRS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异常
1.QRS波群形态正常的情况: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若心室起搏点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上部位,如房室结区,则QRS波群形态接近正常。这是因为激动沿正常的希-浦肯野系统下传,心室除极顺序基本正常,所以QRS波群时限通常小于0.12秒。
2.QRS波群形态异常的情况:若心室起搏点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下部位,如室内传导系统,则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限大于0.12秒。这是由于心室除极不是通过正常的希-浦肯野系统,而是通过异常的传导途径,导致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QRS波群形态发生变化。
3.性别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QRS波群形态本身影响不大,但不同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心脏的基础状态。例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心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更易出现QRS波群异常的情况,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肌的损伤,影响心室的传导和除极过程。而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本身心肌供血就存在问题,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的概率可能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