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怎么办啊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热有疾病活动炎症性发热和合并感染等原因,可通过物理降温、环境调节等非药物降温,发热严重超38.5℃且一般情况差时用合适退热药物,还需调整抗风湿药物、积极排查感染,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要综合处理发热及类风湿关节炎本身问题
一、明确发热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发热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疾病活动本身导致的炎症性发热,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二是可能合并了感染,比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也会导致机体发热。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防止引起不适。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50%-60%,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有助于散热。
三、药物退热情况
如果发热较为严重,体温超过38.5℃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热制剂。但使用药物退热只是对症处理,还需积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本身以及排查感染等情况。
四、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处理
1.调整抗风湿药物:如果发热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引起,可能需要调整抗风湿药物的方案,比如在医生评估下调整甲氨蝶呤等药物的使用,但具体调整需由风湿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2.积极排查感染
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如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或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合并感染,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体相关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并针对感染进行相应治疗。
对于年轻患者:也要注意排查常见的感染源,如呼吸道感染可通过胸片、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泌尿系统感染可通过尿常规等检查来判断。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热时,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对发热的耐受能力较差,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发热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使用药物等方面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严格遵医嘱。
2.儿童患者: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发热,要特别注意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物理降温更为重要,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女性患者: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热时,要注意与生理期等情况进行区分,同时在用药等方面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情况,如需用药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