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病因分原发性(多数不明,部分与感染等诱因有关,免疫介导炎症反应)和继发性(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临床表现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急剧恶化;病理见大量新月体形成;诊断靠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清学)和肾活检;治疗包括强化免疫抑制、血浆置换、替代治疗;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相对好,延误则差,不同年龄预后有差异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部分可能与感染等诱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肾小球,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结构受损。
继发性: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等多个脏器,引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时,血管炎累及肾脏,也可导致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患者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然后波及全身;高血压与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
肾功能急剧恶化:短期内患者肾功能快速下降,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甚至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感染后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而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进展相对更复杂。
三、病理表现
肾脏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新月体形成,这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占据肾小囊腔的50%以上。
四、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蛋白尿等;肾功能检查显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清学检查可发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等特异性抗体,有助于明确病因分型。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新月体的比例、病变类型等,从而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五、治疗原则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常用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等方案。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肝肾功能等的影响,例如儿童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时要密切监测其性腺等功能的影响。
血浆置换:适用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等类型的患者,通过置换患者血浆,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性抗体等。
替代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肾衰竭时,可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疗维持生命,等待肾功能恢复。
六、预后情况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理类型、治疗是否及时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情延误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部分经过积极治疗可能肾功能恢复较好,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状况差等因素预后相对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