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多在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排便后可缓解,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胃肠道病史人群表现有差异;排便习惯改变分为便秘型(排便次数少、干结困难)、腹泻型(排便次数多、稀糊或水样便)、混合型(排便次数和性状兼具便秘与腹泻特点);粪便性状异常,包括腹泻型含未消化残渣、便秘型干结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细节有别。
一、腹痛或腹部不适
特点:腹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隐痛等,部分患者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可在排便后缓解,这是其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较难准确判断,但也会有类似排便后缓解的倾向;成年患者腹痛感受相对更明确;老年患者可能因感觉神经敏感度变化等因素,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腹痛症状可能稍有波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腹痛等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重;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也会加重腹痛或腹部不适的症状。有胃肠道病史的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可能更易反复发作。
示例:有的患者可能在进食后出现下腹部隐痛,待排便后,疼痛明显缓解。
二、排便习惯改变
便秘型: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结、量少,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如羊粪状。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且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腹胀等不适进一步加重;儿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引发,比如儿童挑食、蔬菜摄入过少等情况可能导致便秘;女性在孕期由于胃肠蠕动受子宫压迫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
腹泻型: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3次以上,粪便多为稀糊状或水样便,可伴有腹痛。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食用不洁食物等;成年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出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波动;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因为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混合型: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同时存在便秘和腹泻的特点,即有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有时又出现腹泻、粪便稀溏。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都可能出现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会加重这种混合型的症状表现,比如经常熬夜、作息紊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的混合性改变。
三、粪便性状异常
除了上述排便习惯改变伴随的粪便性状变化外,还包括粪便外观的异常,比如腹泻型患者粪便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便秘型患者粪便干结,外观较硬。不同年龄人群粪便性状异常的表现可能有不同的细节,儿童粪便性状异常可能与儿童的消化功能特点相关,比如儿童腹泻时粪便可能更稀薄,且可能伴有黏液等情况;老年患者粪便性状异常可能与肠道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更容易出现干结或稀溏等极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