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等方法,中药内服据证型选方调理机体;针灸选迎香等穴针刺或艾灸;穴位贴敷用通窍活血中药贴于相应穴位;治疗时需综合应用并注意不同患者差异,患者要坚持治疗并配合良好生活方式以提高疗效
一、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与肺脾气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可根据不同证型用药。若为肺脾气虚型,常见症状有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稀等,多选用补中益气汤之类的方剂进行调理,其能起到补益肺脾的作用,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状态以缓解鼻炎症状;若是气滞血瘀型,可见鼻塞较甚、涕多且黏等表现,常以通窍活血汤等方剂为基础进行加减,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通窍的功效。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内服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鼻塞、流涕等不适。
二、针灸疗法
1.针刺穴位:常选取迎香、印堂、合谷、风池等穴位。迎香穴位于鼻翼旁,按摩或针刺此穴对缓解鼻塞有较好效果;印堂穴在两眉之间,针刺印堂穴可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刺合谷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等功效,对鼻炎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针刺风池穴能祛风散寒、通利官窍。针灸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鼻腔的通气等功能。有相关研究显示,针灸能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减轻黏膜的肥厚状态,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艾灸:可选取迎香、足三里、肺俞等穴位进行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等作用,通过艾灸相应穴位,能起到温阳散寒、补益正气的效果,有助于改善肺脾气虚等导致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艾灸时需注意艾灸的温度和时间等,比如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要控制好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艾灸需谨慎,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三、穴位贴敷
常用一些具有通窍、活血等作用的中药制成贴剂,贴敷于迎香、肺俞、脾俞等穴位。穴位贴敷是利用中药经皮肤渗透作用,刺激穴位,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可改善鼻腔局部的气血运行,减轻鼻黏膜的肥厚情况。在应用穴位贴敷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皮肤敏感度等情况,比如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皮肤不适;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先进行皮肤测试,防止出现过敏反应。
四、中医外治法的综合应用及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时,常综合运用上述多种中医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由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差异。比如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建议患者尽量戒烟;对于儿童患者,在采用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时,要更加轻柔、谨慎操作,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脏病等,在进行相关中医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同时,中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需要一个过程,患者要坚持治疗,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鼻腔卫生等,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