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被真菌感染怎么办
指甲真菌感染即甲真菌病,有多种类型,可通过观察等明确。非药物干预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刺激;药物治疗有外用和口服,外用如阿莫罗芬搽剂,口服有伊曲康唑等但需注意肝肾功能等;病情严重药物无效可考虑手术拔甲;要加强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复发
一、明确真菌感染类型
指甲真菌感染即甲真菌病,常见类型有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白色浅表甲真菌病、近端甲下甲真菌病等。可通过观察指甲外观、真菌镜检及培养等方式明确具体类型,不同类型表现及致病真菌可能有所差异,如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多从甲远端或侧缘开始发病,白色浅表甲真菌病常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色斑块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保持指甲清洁干燥:日常要注意手部和足部的清洁,勤洗手、洗脚,洗完后及时擦干,尤其是指甲周围。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格外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因为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真菌且不利于感染恢复。儿童指甲真菌感染时,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手部清洁习惯,避免搔抓患病指甲后再接触其他部位导致感染扩散。
避免刺激:避免穿过紧的鞋子,减少对脚部指甲的压迫和摩擦;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长时间泡脚等,因为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生长。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尺码的鞋子,防止鞋子过紧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和加重指甲真菌感染情况。
三、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常用的有阿莫罗芬搽剂等。阿莫罗芬能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使用时需先将病甲适当修整,然后涂抹搽剂,一般每周使用1-2次,疗程相对较长,可能需要数月,具体根据病情而定。对于儿童使用外用药物,要注意药物涂抹范围和剂量,避免儿童误触或误食。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伊曲康唑为脂溶性药物,需餐后服用以促进吸收。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肾功能影响风险,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肝功能不全者、孕妇、儿童等,使用需谨慎。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除非病情较为严重且非药物干预无效时,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四、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拔甲。但手术拔甲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且术后仍有复发可能。在特殊人群中,如糖尿病患者拔甲后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加强血糖控制和伤口护理。儿童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拔甲治疗,除非是非常严重的指甲真菌感染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实施时,需充分权衡利弊后由医生决定。
五、预防复发
加强个人卫生:持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修剪指甲,但要注意使用清洁的指甲刀,且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家庭成员有指甲真菌感染的情况,更要注意物品的分开使用。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指甲真菌病的复发。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重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儿童也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提高自身抵抗力,降低真菌感染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