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指成人窦性心律频率超100次/分钟,起源未变但频率加快,由自主神经调节等产生,有生理(运动、情绪激动等)和病理(发热、贫血、甲亢等)因素,心电图有窦性P波规律出现等特点,其临床意义是可为生理现象或疾病表现,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处理,生理性多无需特殊药,病理性在治原发病基础上必要时用减慢心率药且特殊人群谨慎。
一、定义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了正常范围(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频率加快。
二、产生机制
正常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其频率受自主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等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例如,当人体处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亢等状态时,机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窦房结会相应加快发放冲动频率以满足需求。
三、常见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运动: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代谢增加,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来供应运动的肌肉等组织,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一般运动停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强度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人运动后更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但恢复相对较快,这与儿童青少年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有关。
情绪激动: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性别方面,一般女性在情绪波动时相对男性更易出现心率变化,但个体差异较大。
病理因素:
发热: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各种感染性疾病等导致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引发窦性心动过速。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轻微感染也可能引起较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心率情况。
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组织缺氧,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以弥补缺氧带来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贫血患者,窦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贫血患者可能本身心功能相对较弱,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加重其心悸等不适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甲亢相关的窦性心动过速。
四、心电图特点
窦性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P-R间期大于0.12秒。
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五、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临床意义:窦性心动过速本身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果是由生理因素引起,一般去除相关诱因后心率可恢复正常;如果是病理因素导致,则需要进一步针对原发病进行诊治。例如,对于由甲亢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治疗甲亢来控制心率;对于发热患者,需要积极退热等治疗原发病。
处理原则: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通过休息、平复情绪等即可缓解。如果是病理性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更要密切监测心率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