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血糖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血糖检测相关内容包括毛细血管血糖测定可初步判断低血糖状态及不同年龄正常血糖范围和低血糖判断标准;血浆胰岛素测定助判低血糖原因,C肽测定可鉴别胰岛素瘤致低血糖与外源性胰岛素使用致低血糖且辅助儿童判断胰腺内分泌功能;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测定有助于排查因生长激素-IGF-1轴异常引起的低血糖;饥饿试验可助诊胰岛素瘤等致空腹低血糖症且不同年龄观察指标略有不同;腹部超声可初步筛查胰腺病变但对小肿瘤可能漏诊,腹部CT能更清晰显示脏器结构助发现病变且儿童行CT需控辐射剂量
一、血糖检测
1.毛细血管血糖测定:这是诊断急性低血糖症最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立即获取指尖血的血糖值,一般来说,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需考虑低血糖可能,其意义在于能第一时间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低血糖状态,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糖范围略有差异,儿童正常空腹血糖为3.3~5.5mmol/L,婴幼儿稍低,低血糖判断标准也相应不同,比如婴儿和儿童血糖低于2.2mmol/L可考虑低血糖。
二、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1.胰岛素测定:通过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来判断低血糖原因,若胰岛素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胰岛素瘤等疾病导致的低血糖,胰岛素瘤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多,会使血糖异常降低,该检查对于明确是否存在胰岛素不适当分泌所致低血糖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胰岛素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胰岛素水平与成人有差异,检测时需结合年龄因素综合判断。
2.C肽测定: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β细胞分泌,测定C肽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干扰,帮助鉴别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还是外源性胰岛素使用不当导致的低血糖,因为外源性胰岛素使用后不会有C肽分泌,而胰岛素瘤患者会有C肽分泌增加,在儿童低血糖诊断中,C肽测定也能辅助判断胰腺内分泌功能情况。
三、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
1.意义:IGF-1水平异常可能与某些内分泌疾病导致的低血糖相关,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相关疾病可能影响IGF-1水平进而导致低血糖,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对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重要,IGF-1水平变化与儿童生长发育及代谢状态密切相关,检测IGF-1有助于排查因生长激素-IGF-1轴异常引起的低血糖情况。
四、饥饿试验
1.方法及意义: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不进食,监测血糖变化,若在饥饿一定时间后出现低血糖症状且血糖降低,有助于诊断胰岛素瘤等导致的空腹低血糖症,对于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常进行饥饿试验,不同年龄患者饥饿试验的时间和观察指标略有不同,儿童进行饥饿试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糖变化,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五、腹部超声或CT检查
1.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胰腺是否存在肿瘤等病变,胰岛素瘤患者胰腺可能有肿瘤,腹部超声能初步筛查胰腺形态结构异常,对于儿童低血糖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可避免过多射线暴露,但对于较小的胰腺肿瘤可能存在漏诊情况。
2.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等腹部脏器的结构,有助于发现胰腺肿瘤、增生等病变,对于高度怀疑胰岛素瘤且超声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儿童进行腹部CT检查时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扫描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