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的特征
慢性肠胃炎具有多样临床表现,包括程度不一的腹痛、无特定规律的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表现及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粗糙不平、血管纹理模糊等特征;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现炎症反应相关变化,粪便常规可见细胞等成分,约半数以上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患者可现白蛋白降低等生化异常,不同人群各有特点。
一、临床表现特征
1.腹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腹部不适处,一般无固定典型压痛点,疼痛时间不固定,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与年龄、饮食习惯等相关,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中青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因进食相关的腹痛表现。
2.腹泻:排便频率增加,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水样便等,部分患者可能有黏液便,腹泻发作时间无特定规律,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腹泻可能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需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
3.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早饱、嗳气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拒食情况,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不同性别在消化不良的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者)更易出现此症状。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恶心、呕吐等表现,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可能在慢性肠胃炎时更易出现全身状况的下降,如体质更虚弱等。
二、内镜下特征
1.黏膜充血水肿:胃或肠道黏膜呈现弥漫性或局部的充血状态,色泽发红,且有水肿表现,使黏膜表面变得粗糙,这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均可出现,年轻人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且有不良饮食行为时,内镜下更易观察到该表现。
2.黏膜糜烂:可见黏膜表面有小的破损、糜烂灶,可单发或多发,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的人群,内镜下更易发现黏膜糜烂情况。
3.黏膜粗糙不平:黏膜纹理紊乱,表面不光滑,可能伴有颗粒状改变,这与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组织修复异常有关,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这种较为严重的内镜下表现。
4.血管纹理模糊:正常的黏膜下血管纹理变得不清晰,可能是由于黏膜炎症导致血管周围组织改变所致,在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性别患者在此方面无显著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健康者血管纹理模糊的情况可能更易加重。
三、实验室检查特征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炎症时血常规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粪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若有肠道出血时红细胞增多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粪便常规中细胞成分的变化意义相似,但儿童患者留取粪便标本相对较困难,需注意采集方法的准确性。
3.幽门螺杆菌检测:约半数以上慢性肠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方法检测,不同性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但有家族聚集性感染倾向,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需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4.生化检查:长期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相对减退,生化指标异常可能更易被掩盖或加重,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