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血压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可致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醛固酮瘤使醛固酮过多、皮质醇增多症相关肿瘤致皮质醇增多等引发高血压;诊断靠实验室检(测儿茶酚胺等水平)和影像学检(超声、CT、MRI等);治疗有手术(有指征则切除,术前准备)和药物(不能手术或术后未控者用对症药);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治疗需各有注意事项。
肾上腺肿瘤导致高血压的机制
醛固酮瘤: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作用,醛固酮瘤会使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出现低血钾相关表现,如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
皮质醇增多症相关肿瘤:皮质醇增多会引起水钠潴留、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等,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患者还可能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表现。
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需要检测血、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醛固酮、皮质醇等水平。比如嗜铬细胞瘤患者尿香草扁桃酸(VMA)、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等代谢产物会明显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会异常增高。
影像学检查:常用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超声可初步筛查肾上腺病变;CT平扫加增强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等;MRI对于某些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可能更有优势。
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肾上腺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例如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性的治疗手段;醛固酮瘤也多通过手术切除来纠正高血压及低血钾等问题。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嗜铬细胞瘤患者要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血压等情况。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血压仍未完全控制的患者,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比如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对于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前后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波动等。
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减退,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
儿童患者:儿童肾上腺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重视。儿童高血压合并肾上腺肿瘤时,要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手段。影像学检查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治疗上手术要充分评估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药物治疗也需严格按照儿童的生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等。
女性患者:女性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到月经、妊娠等特殊情况对病情的影响。例如在妊娠期发现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胎儿和母亲的安全,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谨慎,药物治疗也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的患者,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冠心病患者在选择治疗肾上腺肿瘤相关高血压的药物时要考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