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陈旧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6周以上,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急性闭塞致心肌缺血坏死经一定时间后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阶段,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特点,诊断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脏超声检查,治疗针对基础疾病,预防需改善高危人群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病并定期检查,特殊人群要更密切监测管理。
一、定义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6周以上的心肌梗死。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经过一定时间后,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的阶段。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风险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引发心肌梗死,之后进入陈旧性心肌梗死阶段的风险也相应升高。
2.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升高,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形成;缺乏运动也会影响血脂代谢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参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3.病史: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和粥样硬化进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使得发生心肌梗死进而进展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概率增加。
三、临床表现特点
1.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等非典型症状;也有患者可能会有曾经心肌梗死时的一些类似表现,但相对较轻微。
2.体征表现:一般来说,单纯陈旧性心肌梗死在体征上可能没有特异性改变,但如果合并有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心率异常、血压异常、肺部啰音等体征。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可发现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这是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之一。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已经发生了坏死,并且是既往发生的心肌梗死留下的痕迹。
2.心肌酶学检查:虽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学可能已经恢复正常,但结合病史等情况综合判断。不过在急性期心肌梗死时升高的一些心肌酶标志物,对于回顾性判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有一定辅助价值。
3.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比如是否有室壁瘤形成、心肌运动不协调等表现,有助于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治疗与预防相关要点
1.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对于有心脏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正规医疗规范,不过核心是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来稳定病情。
2.预防方面: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从而降低发生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要更加密切关注其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等因素使得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需要更细致的监测和管理;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要重视心血管健康的维护,遵循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