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多突然起病,常因前驱感染后发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血清补体C3暂时性降低等;慢性肾炎起病方式多样,病程长,表现为蛋白尿等,肾功能逐渐减退,肾脏病理类型多样,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可判断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需考虑患者多因素并关注不同人群相关情况
一、发病特点
1.急性肾炎:多突然起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后1-3周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略多见,起病前常有明确的感染诱因,起病相对较急骤,病情发展相对迅速。
2.慢性肾炎:起病方式多样,可隐匿起病,也有部分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病程较长,病情迁延,进展相对缓慢,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良、有基础病史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常见表现有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为晨起眼睑、颜面水肿,重者可波及全身)、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一般肾功能损害相对较轻,且多为一过性,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儿童患者在急性肾炎时可能因水肿等表现影响生活,需密切关注其水肿程度及尿量变化;成年患者则需注意血压控制及血尿、蛋白尿情况。
2.慢性肾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病情迁延,肾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慢性肾炎进展可能更易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需格外关注肾功能指标变化;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使病情加重,需谨慎对待。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急性肾炎: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尿蛋白呈+到+++不等,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等,早期肾功能检查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病情恢复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慢性肾炎:尿常规持续有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定量可超过1g/d,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等,肾功能检查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血肌酐、尿素氮可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血液检查
急性肾炎:血清补体C3可暂时性降低,8周内多恢复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肾功能检查早期一般无明显异常,病情恢复后多正常。
慢性肾炎: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肾功能检查显示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白蛋白可降低,血脂可升高。
四、肾脏病理检查
1.急性肾炎:肾脏病理多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以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电镜下可见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2.慢性肾炎:肾脏病理类型多样,常见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光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等,免疫荧光及电镜表现因具体病理类型而异,其病理改变提示肾脏慢性损伤。
通过以上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对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进行判断。在评估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及水肿、血尿等情况对生活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重点关注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要格外注意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