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狭窄、闭塞引发肢体慢性缺血,早期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患肢不适、休息可缓,与狭窄程度、年龄、生活方式有关)、患肢怕冷;中期有静息痛(休息时尤其夜间痛剧、被迫屈膝位)、皮肤色泽改变(苍白或发绀);晚期有溃疡和坏疽(分干性、湿性,糖尿病患者易加重,老年患者愈合难)、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一、早期症状

1.间歇性跛行

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会出现疼痛、酸胀、乏力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例如,患者可能行走数百米后就出现小腿肌肉的酸痛,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缓解。不同患者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可能不同,这与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从年龄角度看,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间歇性跛行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间歇性跛行出现可能更早。

2.患肢怕冷

患者常感觉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比健侧肢体温度低。这是因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肢体的血液灌注减少,热量供应不足。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本身存在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对温度的感知可能更不敏感,但仍可通过触摸皮肤温度来初步判断。

二、中期症状

1.静息痛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患肢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疼痛程度较剧烈,患者常被迫采取屈膝位,以增加下肢的血液灌注来缓解疼痛。静息痛的出现提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程度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肢体的血液供应。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和女性在静息痛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相对较差,静息痛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

2.皮肤色泽改变

患肢皮肤颜色可出现苍白或发绀。苍白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皮肤缺血缺氧;发绀则是因为静脉回流也受到影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色泽改变可以通过观察皮肤颜色来判断,比如正常肢体皮肤颜色红润,而患病肢体可能呈现苍白或青紫色。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皮肤色泽改变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吸烟本身可能导致皮肤颜色有一定变化,但需要注意区分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皮肤色泽改变。

三、晚期症状

1.溃疡和坏疽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肢可出现溃疡和坏疽。溃疡多发生在足趾或足底,坏疽可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常见于病变程度相对缓慢进展的情况,坏疽部位干燥、发黑;湿性坏疽则多伴有感染,患肢肿胀、溃烂,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且伴有恶臭。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由于糖尿病本身容易并发感染,一旦出现溃疡和坏疽,病情进展往往更快,治疗也更为复杂。从年龄角度,老年患者机体修复能力差,溃疡和坏疽愈合困难,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通过触摸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可以发现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搏动情况是判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狭窄、闭塞程度加重,动脉搏动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不同年龄患者的动脉搏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动脉弹性差,本身搏动可能相对较弱,但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出现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就需要高度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

了解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浑身疼痛是什么原因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糖尿病浑身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肌肉病变和其他因素。 1.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损害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病变,引起疼痛,常表现为对称性的肢体末端疼痛、麻木、烧灼感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其发生变性、坏死或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感觉异常和疼痛症状。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指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避免吸烟,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改善侧支循环,增强肌肉功能。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扩血管药物等改善病情。 3.手术治疗 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情
老人小腿抽筋怎么治疗
霍延青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老人小腿抽筋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补充营养、保暖、按摩、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适当休息 过度劳累可能会使小腿肌肉痉挛,可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补充营养 老人小腿抽筋常与缺钙有关,因此应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鱼肉等。 3.保暖 寒冷是抽筋的常见因素,应保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预防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一般可以通过生活管理、治疗基础性疾病、定期检查等方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生活管理 人们平时应该远离烟酒,同时控制钠盐、脂肪和糖类等物质的摄入,还需要养成规律的作息,并且稳定情绪,帮助降低患病的几率。 2、治疗基础性疾病 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尽早根据医生的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能是由内膜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的。 1、内膜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并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在动脉内形成硬化斑块,诱发疾病。 2、动脉壁脂代谢紊乱 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时会使低密度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治疗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帮助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等控制病情的发展。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程度严重,甚至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有哪些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为Ⅰ、Ⅱ、Ⅲ、Ⅳ期,不同时期的症状都不相同。 1、Ⅰ期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者仅仅存在患肢怕冷、容易疲劳等轻度症状。 2、Ⅱ期 进入Ⅱ期后患者一般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 3、Ⅲ期 Ⅲ期又称静息痛期,患者休息时会出现下肢缺血性疼痛的表现,大部分患者疼痛时习惯抱膝而坐,随着时间的延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诊断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临床上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存在明显的皮肤改变,患者的血管内还存在杂音,动脉搏动也发生改变,则可以初步分析疾病。 2、实验室检查 患者应该进行血清脂质检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偏高,则可以辅助诊断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就医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就医流程包括观察体征、选择科室、完善检查等。 1、观察体征 如果患者出现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情况,就需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选择科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血管性疾病,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检查。 3、完善检查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通过查体、影像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日常护理方法
杨博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日常护理方法包括注意卫生、合理膳食、适当锻炼等。 1、注意卫生 患者应该保持下肢和足部的清洁和干燥,及时修剪趾甲和茧皮,平时穿着宽松舒适的鞋子。 2、合理膳食 患者应该多进食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并且维持维生素D、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远离油腻性食物。 3、适当锻炼 患者病情控制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根治吗?
彭艳斌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能根治,治病时候要治标,又要治本,下肢动脉闭塞症原因是因为比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血管病变或者是狭窄或者是闭塞,那么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解决病理变化,但是可以从症状上去解决,比如有了血管狭窄或者是闭塞,出现了脚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可以去开通血管,去解决症状,至少是在一定时间
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彭艳斌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之后要注意方面很多:第一、首先还是要从源头抓起,要戒烟,要控制好血糖,要控制好血压,要控制好血脂等等,还有一个饮食控制,要尽量清淡饮食,对于手术本身而言,首先早期要注意,因为手术是有穿刺点,早期是要卧床,对于穿刺点出血观察,防止出现局部穿刺点出血以及出现局部假性动脉瘤。第二、开通血管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缺血,再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如何饮食及运动?
彭艳斌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建议吃富含膳食纤维或者吃血糖上升比较慢碳水化合物,如蔬菜、水果、豆类以及全麦面包或谷类食品,提倡摄入深海鱼、鸡蛋、大豆等优质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这样有利于下肢溃疡愈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锻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全身性,因为这类患者往往比较肥胖或者是有高脂血症、高血糖,这个时候就要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和体征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的酸软、无力、疼痛,而且在走路或者运动时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以至于疼痛而停止行走。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加重病情。
动脉硬化
于昆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有所提高。并且好发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但是也不必过分惊恐,平时可以服用些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帮助抗动脉硬化,比如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些降血脂和稳定斑块调节血管的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是指下肢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导致管腔狭窄,从而造成下肢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系,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积极的给予治疗,要积极的控制危险因素,给予他汀类的调脂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还要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步行锻炼,必要的时候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