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的表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改变和T波改变,ST段改变有压低和抬高,ST段压低常见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有其特点,ST段抬高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T波改变有倒置和高尖,T波倒置常见,T波高尖需警惕急性心肌缺血,且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具动态变化特点,不同年龄患者动态变化有差异,有基础疾病等的患者动态变化提示病情不稳定需密切监测干预。
一、ST段改变
1.ST段压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ST段代表心室肌除极完毕到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心肌缺血时复极过程发生改变,表现为ST段压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ST段改变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体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ST段改变的风险;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ST段压低往往提示病情有复发或加重的可能。
2.ST段抬高: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出现ST段抬高,若ST段抬高≥0.1mV,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引起ST段抬高。不同年龄患者中,变异型心绞痛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少年相对少见;女性患者发生变异型心绞痛时,需注意与月经周期、内分泌等因素的关系,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因激素波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有冠状动脉基础病变的患者更易出现ST段抬高的心电图表现。
二、T波改变
1.T波倒置: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常见T波倒置,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倒置。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后复极异常的表现,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T波方向改变。对于老年患者,T波倒置可能与心肌重构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评估病情;女性患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与男性类似,但要考虑到生理周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T波倒置往往提示心肌缺血程度可能较重,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来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2.T波高尖:较少见,若出现T波高尖需警惕急性心肌缺血的可能,但与典型心肌梗死的T波高尖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患者中,年轻患者出现T波高尖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出现T波高尖时,要排除内分泌等因素干扰;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后可能短时间出现T波高尖,但通常为一过性,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波高尖往往持续存在或有动态变化。
三、动态变化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即在病情变化过程中,ST段压低或抬高的程度、T波倒置或高尖的程度会发生改变。例如,病情加重时ST段压低可能进一步加深,T波倒置程度可能加重;经过治疗后,ST段压低可能改善,T波倒置可能变浅等。不同年龄患者动态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变化相对缓慢,而年轻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波动等情况下,动态变化可能受一定影响;有明确冠心病病史且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心电图动态变化往往提示病情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