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等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抗体、血常规、尿常规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或MRI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有诊断意义,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红斑狼疮并排除类似疾病
一、临床表现评估
红斑狼疮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差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多为对称性分布于双颊和鼻梁部位,形似蝴蝶;还可能有发热、关节疼痛(多为对称性多关节痛)、口腔溃疡等表现;部分患者会有肾脏受累表现,如蛋白尿、血尿等;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红斑上有粘着性鳞屑,去除鳞屑可见其下有角质栓和毛囊口扩大,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红斑狼疮可能更易出现发热、关节症状及肾脏受累情况;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但也要警惕。女性患红斑狼疮的几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有长期紫外线暴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红斑狼疮风险可能增加,在评估临床表现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二、实验室检查
1.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ANA):是筛查红斑狼疮的重要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可达95%以上,其滴度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但需注意ANA阳性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健康人群。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如疾病活动期患者ds-DNA抗体滴度常升高。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20%-30%,一旦出现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一般不随疾病活动度而变化。
2.血常规: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存在血液系统受累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发现这些异常。
3.尿常规: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对于判断红斑狼疮是否累及肾脏有重要意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肾脏、心脏等器官受累情况,如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占位等;心脏超声可发现心包积液、心肌病变等。对于儿童红斑狼疮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2.CT或MRI检查:对于神经系统受累的红斑狼疮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有梗死、出血、脱髓鞘等病变;对于胸部病变,胸部CT可帮助判断肺部是否有炎症、纤维化等情况。在考虑老年红斑狼疮患者的脏器受累情况时,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盘状红斑狼疮,皮肤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口角质栓塞,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等特征性改变;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等脏器的活检可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需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儿童患者进行活检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对患儿的安抚等人文关怀方面的因素。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来综合诊断红斑狼疮,同时要注意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