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中毒怎么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立即就医评估,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情;补液是关键,要依患者情况调整;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情况调整血钾等;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感染等。
一、立即就医评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一旦怀疑或确诊,应立即送往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糖尿病的类型、病程、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等)、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糖测定(通常血糖会显著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甚至更高)、血酮体测定(明显升高)、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情况,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检查(可能有血钾、血钠等电解质紊乱)等。
二、补液治疗
1.补液的重要性: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之一。目的是纠正失水,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肾灌注。一般先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在患者血压回升、尿量增多后,根据血钠情况决定是否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例如,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者,开始时可在2小时内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随后根据患者的脱水纠正情况、血压、心率、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2.补液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补液更要精准计算,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补液过快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心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心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速度和量需要更谨慎调整,防止出现心力衰竭等情况。而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补液时更要严格评估心脏负荷情况。
三、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的使用:通常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的方式。小剂量胰岛素可以有效地抑制酮体生成,降低血糖。一般初始剂量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
2.特殊人群的考虑:对于儿童患者,使用胰岛素时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并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胰岛素要更加谨慎,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四、纠正电解质紊乱
1.血钾的纠正:由于患者呕吐、脱水以及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常存在血钾异常。如果患者血钾低于正常,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需要补充钾盐;如果血钾正常但尿量较多,也需要适当补钾;如果血钾高于正常,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处理。例如,当血钾在3.0~5.0mmol/L时,可在补液中加入氯化钾;当血钾低于3.0mmol/L时,需要加快补钾速度等,但都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动态调整。
2.其他电解质的纠正:对于血钠、血氯等其他电解质紊乱,也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纠正。比如血钠降低时,要根据低钠的程度和原因进行适当处理,避免纠正过快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
五、去除诱因
积极寻找并去除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等。如果存在感染,需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等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决定。例如,如果是肺部感染,可能会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