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压疮分为Ⅰ期至Ⅳ期及不可分期压疮,Ⅰ期局部皮肤完整有红、肿、热、痛等,可逆;Ⅱ期部分表皮缺损,有浅表溃疡或水疱;Ⅲ期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有潜行窦道;Ⅳ期全层皮肤缺损伴骨骼等外露,感染风险高;不可分期全层皮肤缺损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需清除覆盖物才能确定分期,不同年龄人群压疮表现及护理有差异,长期卧床等人群易患压疮。
一、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一)Ⅰ期压疮
1.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完整,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肤色较深的人群可能无明显皮肤颜色改变,仅表现为皮肤温度变化或硬结。此期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是可逆阶段,若及时解除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症状可消失。从年龄因素看,儿童皮肤薄嫩,更容易因局部受压出现Ⅰ期压疮表现;老年人群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慢,也较易发生Ⅰ期压疮。对于有长期卧床、坐轮椅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更需关注局部皮肤状况,及时发现Ⅰ期压疮迹象。
2.病理基础:由于局部组织受压,毛细血管血流障碍,导致皮肤表层及浅层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等改变。
(二)Ⅱ期压疮
1.临床表现:部分表皮缺损,表现为开放性浅表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此期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觉。对于儿童,Ⅱ期压疮的水疱可能因皮肤娇嫩而更容易破裂,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创面;老年人群Ⅱ期压疮愈合相对较慢,因为其皮肤修复能力下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人群若未得到有效护理,易进展至Ⅱ期压疮。
2.病理基础:表皮破损延伸至真皮层,真皮层有渗出,形成浅表溃疡或水疱,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涉及表皮和真皮层的损伤。
(三)Ⅲ期压疮
1.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可看到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但尚未达到深部组织,可有潜行和窦道。此期患者疼痛可能较为明显,创面容易发生感染。儿童Ⅲ期压疮由于皮肤附属结构及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愈合过程需更精细护理;老年人群Ⅲ期压疮因为血液循环差、营养状况相对可能不佳,愈合难度较大。长期卧床且护理不当的人群易发展为Ⅲ期压疮。
2.病理基础: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到达皮下组织,但未穿透筋膜,坏死组织形成,创面有潜行等表现,炎症反应累及更深层次组织。
(四)Ⅳ期压疮
1.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创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常常有潜行和窦道。此期患者感染风险极高,疼痛剧烈,愈合非常困难。儿童Ⅳ期压疮的护理需要格外注重无菌操作和创面保护,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老年人群Ⅳ期压疮不仅愈合困难,还可能因基础疾病多而增加护理难度。长期卧床且存在严重营养障碍、局部压迫未解除的人群易出现Ⅳ期压疮。
2.病理基础:损伤穿透皮肤全层,累及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创面复杂,有深部组织的暴露和坏死组织形成。
(五)不可分期压疮
1.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完全覆盖,无法直接看到创面底部,需要清除坏死组织或焦痂后才能确定分期。对于此类压疮,需要仔细评估才能明确实际分期情况。儿童不可分期压疮由于皮肤情况特殊,清除坏死组织时需更加轻柔;老年人群不可分期压疮因为皮肤老化等因素,判断创面底部情况可能更困难。长期卧床、皮肤护理不佳的人群可能出现不可分期压疮。
2.病理基础:由于表面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无法准确判断深层组织损伤情况,需要通过去除表面覆盖物来明确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