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该怎么办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由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致红细胞漏出,需评估血尿特征、伴随症状及病史等,一般治疗要休息、低盐饮食、避诱因,药物治疗针对原发病,谨慎用止血药,还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定期随访。
一、明确血尿产生机制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血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漏出到尿液中。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异常,使得原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红细胞进入原尿,进而出现在尿液中。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肾脏发育等差异,血尿出现的表现及潜在影响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血尿出现心理负担等情况。
二、评估血尿情况
1.观察血尿特征:需观察血尿是肉眼血尿还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可直接看到尿液呈红色等异常颜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血尿特征本身无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关注血尿出现的频率等情况很重要。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近期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血尿的判断,需要排除运动性血尿等干扰因素。
2.评估伴随症状:要查看是否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其他症状。如有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损伤更严重;出现水肿可能是水钠潴留等原因;高血压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性高血压有关。病史方面,要了解患者既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控制情况、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尿的处理需更谨慎,因为糖尿病可能影响肾脏的微循环等。
三、一般治疗措施
1.休息与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其充足休息,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5克/天,以减轻肾脏负担,因为高盐饮食可能加重水肿等情况,进而影响血尿相关的肾脏内环境。
2.避免加重因素:要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因为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加重,从而使血尿情况更严重。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要注意保暖、保持个人卫生等。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建议戒烟,吸烟会影响血管功能等,对肾脏血液循环有不利影响,可能加重肾小球肾炎的病情及血尿情况。
四、药物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相应药物控制慢性肾小球肾炎。例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可以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小球滤过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细胞的漏出。但在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等,对于肾功能严重减退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2.止血相关药物谨慎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强效止血药物,因为滥用止血药物可能对肾脏血液循环等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血尿非常严重,需要在严格评估病情后,权衡利弊谨慎选择是否使用相关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用药后的肾脏功能等情况。
五、定期监测与随访
1.监测指标: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压等。尿常规可以持续观察血尿的变化情况;肾功能指标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状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肾性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与肾功能等指标的综合情况,因为儿童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的变化对其未来健康影响较大。
2.随访频率:一般建议定期随访,如每1-3个月随访一次。根据患者病情的稳定程度等调整随访频率,病情不稳定时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