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是什么能治好吗
高泌乳素血症是由多种原因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常见原因有垂体泌乳素瘤等多种因素,其大部分可治,垂体泌乳素瘤可药物、手术、放疗治疗;下丘脑病变致者针对原发病治;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者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药物因素致者停用相关药后多可恢复;神经刺激致者去除刺激因素后多可恢复,不同患者治疗需考虑特点,治疗中需密切随访及注意生活方式。
一、高泌乳素血症是什么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泌乳素是由垂体前叶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当各种原因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多或(和)转运受阻时,就会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原因包括垂体泌乳素瘤(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高泌乳素血症的1/3-1/2)、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炎症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刺激(如胸壁创伤、手术等)等。血清泌乳素水平测定是诊断高泌乳素血症的关键,一般来说,非妊娠状态下血清泌乳素水平>1.14nmol/L(25μg/L)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当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如>11.4nmol/L(250μg/L)时,泌乳素瘤的可能性较大。
二、高泌乳素血症能治好吗
高泌乳素血症大部分是可以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具体治疗效果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1.垂体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多巴胺激动剂是首选药物,如溴隐亭,约90%的泌乳素瘤患者经溴隐亭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可降至正常,肿瘤体积缩小。长期使用溴隐亭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泌乳素瘤缩小,甚至消失。对于部分患者,在泌乳素水平正常且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但需要密切监测泌乳素水平和肿瘤情况。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肿瘤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放射治疗起效较慢,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泌乳素水平下降和肿瘤缩小的效果,且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垂体功能减退等。
2.下丘脑病变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针对下丘脑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等,原发病得到控制后,泌乳素水平可能恢复正常。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后,泌乳素水平通常会降至正常。一般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4.药物因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停用相关药物后,泌乳素水平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具体恢复时间因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在停药数周或数月后可能逐渐看到泌乳素水平下降。
5.神经刺激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去除神经刺激因素后,泌乳素水平多可逐渐恢复。例如,胸壁创伤修复后,泌乳素水平可能会回归正常范围。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治疗时需要考虑各自的特点。例如,育龄期女性患者需要关注高泌乳素血症对月经和生育的影响,及时治疗以恢复月经和生育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等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帮助。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随访,监测泌乳素水平、垂体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