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症状及治疗
心律不齐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等,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生活方式调整因人群而异,电击复律用于严重快速性心律不齐,植入心脏起搏器用于缓慢性心律不齐;药物治疗需根据心律不齐类型选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一、心律不齐的症状
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其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患者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能明显感觉到心脏的跳动,这是心律不齐较常见的主观感受,无论是年轻人因熬夜、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短暂心律不齐,还是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导致的心律不齐,都可能出现心悸症状。例如一些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可能会因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偶发早搏,从而感到心悸。
头晕:当心律不齐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脑部供血不足时,就会出现头晕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心律不齐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进而更容易引发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站立不稳甚至晕厥。
乏力: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射血,全身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会使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存在心律不齐情况,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比如一些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合并心律不齐时会常有明显乏力感。
胸闷:心律不齐时心脏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闷塞感。例如一些长期吸烟、有高脂血症的中年人,发生心律不齐时可能出现胸闷症状,这是因为其本身存在心血管狭窄的潜在风险,心律不齐进一步影响了心脏供血。
二、心律不齐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年轻人:如果是因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引起的偶发心律不齐,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减少饮酒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学会缓解压力,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改善心律不齐状况。
对于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兼顾其他疾病。比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心律不齐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低);同时要适度运动,如散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避免因运动导致心律不齐加重。
电击复律:对于一些严重的快速性心律不齐,如心室颤动等,电击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适用于病情危急的情况,在医院急诊等场景中较为常用。
植入心脏起搏器:对于缓慢性心律不齐,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植入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跳动频率。尤其是老年人,当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情况时,植入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因窦房结功能减退出现心跳过慢,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植入起搏器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二)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律不齐,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心律不齐的类型等因素决定。例如对于房颤患者,可能会使用胺碘酮等药物来转复心律和控制心室率;对于早搏患者,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美西律等药物,但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证,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选择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