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和痢疾简单区分
肠炎与痢疾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方面存在不同。肠炎病因多样,表现为多样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等不明显,治疗针对病因症状;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有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等明显升高,需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且儿童用药需谨慎
一、病因方面
1.肠炎:多由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生冷、不洁食物等)、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但细菌并非痢疾杆菌)、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例如,病毒感染性肠炎常见的有轮状病毒,多发生于婴幼儿,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接触病毒机会多有关;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与男性发病情况因具体类型有差异。
2.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感染,生活卫生条件差、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注意手卫生等)会增加感染风险,病史方面有痢疾杆菌感染接触史者更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方面
1.肠炎:症状多样,一般主要有腹痛、腹泻,腹泻程度轻重不一,可为稀便、水样便等,腹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热程度一般相对痢疾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若为病毒感染性肠炎,呕吐相对常见。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婴幼儿肠炎可能腹泻次数多,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婴幼儿身体调节功能较弱;成人肠炎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相对局限在胃肠道症状为主。
2.痢疾: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觉排便不尽)、黏液脓血便。发热相对常见且程度可能较高,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儿童患痢疾时可能全身症状更明显,易出现惊厥等情况,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高热等刺激反应更敏感;成人痢疾相对儿童全身症状相对没那么凶险,但肠道症状更典型。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肠炎: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但一般白细胞升高程度不如痢疾明显,若为病毒感染肠炎,粪便中可能检测不到细菌;病原学检查可明确具体病原体类型,如病毒肠炎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等发现相应病毒;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定特点,婴幼儿肠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变化可能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痢疾: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还可见脓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痢疾的重要依据。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儿童患痢疾时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可能更显著,且因腹泻丢失水分等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相关指标异常,如血钾、血钠等浓度变化。
四、治疗原则方面
1.肠炎:主要是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如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食物;若是感染性肠炎,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细菌感染性肠炎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药物,但一般不同于痢疾的抗菌治疗,多选用对肠道感染菌敏感的药物。不同年龄治疗需考虑特点,婴幼儿肠炎补液要注意补液速度、补液量等,避免过量或不足;成人肠炎治疗相对可稍灵活,但也要关注基础疾病等情况。
2.痢疾:需要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喹诺酮类等药物(儿童一般不首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等。儿童患痢疾时抗菌药物选择更要谨慎,需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综合考虑,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脱水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