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5期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有病理生理改变、多样临床表现,靠肾小球滤过率等诊断,治疗有替代治疗方式,预后相对较差,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慢性肾病5期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有病理生理改变、多样临床表现,靠肾小球滤过率等诊断,治疗有替代治疗方式,预后相对较差,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慢性肾病5期属于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也被称为肾衰竭终末期或尿毒症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已经无法正常发挥其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一、病理生理改变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肾单位毁损,肾脏体积可能缩小(尤其是长期慢性肾病导致的)。体内会有多种代谢废物和毒素蓄积,如尿素、肌酐等,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酸碱平衡失调,还可能出现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代谢废物蓄积相关表现
消化系统: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蓄积的毒素影响了胃肠道功能。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这些消化系统症状的困扰,长期的恶心、呕吐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高血压在慢性肾病5期患者中较为常见,这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慢性肾病5期时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血液系统:贫血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贫血会使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受到贫血的影响,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电解质紊乱:可能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危及生命;低钠血症会引起乏力、精神萎靡等。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
酸碱平衡失调:多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等表现,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三、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例如通过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来明确是否处于慢性肾病5期。
四、治疗相关要点
1.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过滤血液来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液透析的操作和护理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儿童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需要特别注意血管通路的维护等问题。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来清除毒素和水分。腹膜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于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的患者可能是一种选择,但需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尤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者。
肾移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有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防止排异反应,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在肾移植后的管理有所不同。
五、预后情况
慢性肾病5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长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或等待肾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基础健康状况、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年轻患者相对可能在接受合适治疗后有相对较好的预后,但也需要长期密切监测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