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的情况,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传导延迟,常见病因有生理性(如迷走神经张力高的健康人)和病理性(心血管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临床表现通常无明显症状,多通过心电图诊断,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需注意的情况。
一、发生机制
心脏的电活动传导是从窦房结开始,然后传导至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最终到达心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由于房室结传导延迟所致,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房室结内的相对不应期延长有关,使得心房激动下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但仍能全部通过房室结下传。
二、常见病因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运动员等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的人群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可导致房室结传导减慢。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可影响房室结的传导功能,从而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缺氧,可影响房室结的电传导;心肌炎患者心肌存在炎症病变,也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
其他系统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可影响心肌的代谢和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也可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但如果是由严重的基础疾病引起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伴有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冠心病患者可能有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的表现,心肌炎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诊断。心电图上PR间期超过正常范围即可明确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血液生化检查等,以明确导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
五、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且无明显症状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善心肌供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补充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对症支持:一般情况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不需要特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如果患者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使用一些改善传导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因为药物也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评估预后和进一步的处理方案。同时,儿童的心脏传导系统尚在发育中,需要密切监测PR间期的变化以及心脏功能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到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在处理时需要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和心功能,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孕妇:孕妇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谨慎评估治疗方案。因为一些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所以要在产科和心内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方式来处理原发病和房室传导阻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