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钟,其产生机制包括生理性因素(年龄、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因素(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心电图表现为P波为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钟、PR间期0.12-0.20秒,临床意义及相关处理中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如运动员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老年人无不适也多不需药物治疗,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出现症状可能需安装起搏器,冠心病等需治原发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需治原发病改善心动过缓情况,颅内疾患导致的需治颅内疾患
一、定义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源是窦房结,其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当低于60次/分钟时即为窦性心动过缓。
二、产生机制
1.生理性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的窦性心率本来就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心率会逐渐减慢,老年人的窦性心率往往比年轻人稍慢,这是正常的生理适应,因为年龄增长后身体代谢等功能有所变化,窦性心率相应调整以维持机体的基本需求。例如,新生儿的窦性心率可在120-140次/分钟,而老年人可能在50-60次/分钟左右仍属于相对正常情况,但如果低于这个范围过多则需关注。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进行体力活动锻炼的人,心脏功能较好,窦性心率可能偏慢,这是因为运动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能满足机体需求时,窦性心率就会降低以减少心脏的做功。比如优秀的运动员,其窦性心率可能经常低于60次/分钟,但身体并无不适,这是长期运动训练带来的生理适应。
2.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引起窦性心动过缓,还可能伴有窦房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等表现。冠心病患者如果病变影响到窦房结的血液供应,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其他系统疾病:颅内疾患,如颅内压增高、脑出血、脑肿瘤等,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窦房结的功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心率也会减慢。
三、心电图表现
1.P波形态:P波为窦性,即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心率: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
3.PR间期: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四、临床意义及相关处理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运动员等长期运动锻炼的人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心率变化即可。老年人的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如果没有明显的头晕、黑矇、晕厥等不适症状,通常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要注意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等可能加重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心率过慢可能影响脑的血液灌注。
2.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如果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时,可能需要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需要积极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如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等方法,以改善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
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补充甲状腺激素,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改善,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颅内疾患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则需要针对颅内疾患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治疗脑出血或脑肿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