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怎么治疗
天疱疮的治疗包括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和支持治疗。系统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首选,免疫抑制剂常联合使用;局部治疗需皮肤护理和创面处理;支持治疗包含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及相关不良反应监测等。
一、系统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如泼尼松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控制病情。大量研究表明,初始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起始剂量较大,能快速控制水疱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轻度患者,起始剂量可能为每日0.5-1mg/kg;中重度患者起始剂量可能更高。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严格评估激素使用的获益与风险,谨慎调整剂量,并加强对骨密度等指标的监测;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更关注其心、肾等器官功能以及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调整剂量时要更加谨慎。
2.免疫抑制剂: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环磷酰胺通过烷化作用破坏免疫细胞DNA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使用时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硫唑嘌呤通过抑制嘌呤合成抑制免疫细胞增殖,需注意其骨髓抑制、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吗替麦考酚酯通过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也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例如,育龄期女性使用环磷酰胺等可能影响生殖系统,需在用药前充分沟通并采取避孕措施;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更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二、局部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对于水疱破溃处,可使用碘伏等进行消毒处理。要注意避免摩擦水疱部位,减少水疱破裂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选择柔软的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更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和防护,防止皮肤干燥、破损加重。
2.创面处理:对于已破溃的创面,可使用湿性愈合敷料,如藻酸盐敷料等,促进创面愈合。湿性愈合环境有利于创面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加速创面愈合。在处理儿童患者的创面时,要选择对儿童皮肤刺激性小的敷料,密切观察创面变化;老年患者创面愈合相对缓慢,需加强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
三、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由于天疱疮患者大量蛋白丢失,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可考虑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要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和病情的恢复;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吸收障碍或代谢改变,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证营养均衡。
2.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密切监测患者水电解质情况,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天疱疮患者因水疱大量渗出,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及时纠正。对于儿童患者,其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更要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补液时需谨慎,防止出现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