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有什么症状
肠道寄生虫病有多种常见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不同部位和性质的腹痛、多种表现的腹泻、恶心呕吐;全身症状有营养不良、发热、过敏反应;还有肛门瘙痒、异食癖等特殊症状,不同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具体症状各有特点。
一、肠道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
不同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痛部位和性质有所差异。例如蛔虫感染时,常表现为脐周隐痛,这是因为蛔虫在小肠内活动,刺激肠黏膜引起痉挛。钩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腹痛,多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钝痛,可能与钩虫吸附在肠壁上吸血,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儿童由于肠道相对较稚嫩,蛔虫感染引起腹痛的情况更为常见,且可能因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引发肠梗阻时,出现剧烈的脐周或右下腹绞痛,同时伴有呕吐等症状。
2.腹泻
许多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腹泻。比如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这是因为阿米巴原虫侵袭肠黏膜,导致黏膜坏死、溃疡。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也常引起腹泻,大便呈稀糊状,带泡沫、有恶臭,儿童感染后可能因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该寄生虫在小肠内繁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恶心、呕吐
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寄生虫的代谢产物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例如绦虫感染时,绦虫的头节吸附在肠壁上,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寄生虫代谢产物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二)全身症状
1.营养不良
肠道寄生虫长期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会争夺人体的营养物质。以蛔虫为例,大量蛔虫寄生时,会消耗人体摄入的营养,尤其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较大,长期蛔虫感染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消瘦、贫血、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表现。钩虫感染时,钩虫的吸血活动会导致人体慢性失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进而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全身营养不良相关症状。
2.发热
某些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发热。比如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虽然疟原虫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繁殖,破坏红细胞,释放毒素,可引起周期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儿童感染疟疾后发热症状可能更为典型且易反复。弓形虫感染时,也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感染弓形虫后,发热症状可能较为复杂且难以控制。
3.过敏反应
部分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过敏反应。例如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可能引起肺部过敏反应,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这是因为蛔虫幼虫移行至肺部,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过敏炎症反应。绦虫感染时,也可能引发过敏,如皮肤出现荨麻疹等,这与寄生虫的抗原物质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寄生虫抗原的过敏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三)其他特殊症状
1.肛门瘙痒
蛲虫感染是导致肛门瘙痒的常见原因。蛲虫在夜间会爬出肛门产卵,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剧烈瘙痒,尤其是儿童,夜间睡眠时蛲虫活动频繁,肛门瘙痒症状更为明显,可导致儿童睡眠不安、烦躁等。患儿常因搔抓肛门周围皮肤,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
2.异食癖
在肠道寄生虫病中,如蛔虫感染较重时,儿童可能出现异食癖,表现为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可能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因为寄生虫夺取了人体的营养,导致儿童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出现异食癖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