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分类及临床表现
气胸分为根据病因和胸膜腔压力分类的不同类型。病因分类包括创伤性、自发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医源性气胸;胸膜腔压力分类有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临床表现方面,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及其他如刺激性咳嗽等,体征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相应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
一、气胸分类
(一)根据病因分类
1.创伤性气胸:多由胸部外伤引起,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胸部钝器伤等,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肺、支气管破裂口进入胸膜腔导致气胸。
2.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于既往无基础肺部疾病的健康人,多因肺组织本身存在的先天性肺大疱破裂所致,好发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男性。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由于病变导致肺组织破坏,形成肺大疱,在某些诱因下破裂引发气胸。
3.医源性气胸:因医疗操作引起,如胸腔穿刺、闭式胸腔引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过高导致肺泡破裂等。
(二)根据胸膜腔压力分类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萎陷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接近或略超过大气压,抽气后压力下降且不再复升。
2.开放性(交通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大或因有粘连和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空气可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膜腔内压力等于大气压,健侧负压程度降低,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静脉回流。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空气越积越多,压力持续升高,可超过大气压。患侧肺严重萎陷,纵隔明显向健侧移位,健侧肺受压,腔静脉回流障碍,可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胸痛: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疼痛的程度与气胸发生的快慢、胸腔内积气量的多少以及基础肺功能等有关。例如,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痛往往较剧烈,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痛可能相对较轻,但呼吸困难可能更明显。
2.呼吸困难:是气胸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严重程度与气胸发生的速度、积气量的多少以及患者本身的肺功能状态有关。若气胸发生较急,积气量较多,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对于原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COPD患者,即使少量气胸也可能导致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偶可带血丝。若气胸合并纵隔气肿,患者可出现颈部皮下气肿,表现为颈部肿胀,触之有握雪感,同时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等症状。
(二)体征
1.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2.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3.叩诊:患侧呈鼓音,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出;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
4.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张力性气胸患者还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发生气胸时,呼吸困难往往更为明显,且病情变化较快;老年患者由于肺功能储备较差,即使少量气胸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呼吸困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发生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风险较高,因为吸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进而发展为COPD。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肺结核病史者,发生气胸的概率相对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