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是指什么病
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致积气的病。分为外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原发性及继发性)。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等,体征有胸廓、气管、语颤、叩诊、听诊异常。诊断靠胸部X线、CT等检查。治疗有保守及排气治疗(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进展快,女性孕期需兼顾胎儿,有基础病者病情重需同时治基础病。
一、气胸的分类
1.外伤性气胸:多因胸部外伤所致,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或利器刺伤胸部等,使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肺、支气管破损处进入胸膜腔。
2.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于既往无明显肺部疾病的健康人群,多因肺组织本身存在的肺大疱破裂引起,肺大疱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吸烟等有关,好发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男性。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由于病变导致肺组织破坏,形成肺大疱,在某些诱因下(如剧烈咳嗽、屏气、剧烈运动等)肺大疱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气胸。
二、气胸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胸痛: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疼痛的程度与气胸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部分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气胸发生后,肺组织受压,通气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对于既往肺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少量气胸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而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即使少量气胸也可能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2.体征
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患侧呈鼓音,心界或肝浊音界移位。
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气胸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组织压缩的程度、肺内病变情况等。气胸部位表现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受压的肺组织呈致密影向肺门方向收缩。
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气胸或合并复杂情况的气胸,胸部CT检查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肺大疱的位置、大小以及胸腔内是否有其他病变等。
四、气胸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适用于少量气胸(肺压缩程度<20%)、症状较轻的患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吸氧以促进气体吸收,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胸部X线,一般气体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
2.排气治疗
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少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尚好的患者。通过穿刺针将胸腔内的气体抽出,缓解症状。
胸腔闭式引流:对于中量或大量气胸、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将胸腔内的气体持续引出,促使肺复张。
五、不同人群气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气胸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气胸多因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或肺部感染等引起,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通畅,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胸腔内压力的行为。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基础肺部疾病,如COPD等,发生气胸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呼吸困难可能更为突出,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密切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
3.女性:女性气胸的发生原因与男性类似,但在孕期发生气胸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在保障孕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4.有基础肺部疾病人群:如COPD患者,本身肺功能较差,发生气胸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气胸进行处理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肺部疾病,改善肺功能。



